养鱼窍门 经常换鱼(观赏鱼怎样才能更早的发现鱼病)

1598次阅读 时间:2022-08-13 04:34:21

本文由养鱼人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禁止任何个人或组织转载。

你对观赏鱼有审美疲劳吗?买了某种观赏鱼,一会儿喜欢,一会儿又觉得不像以前了。而且换或者加鱼的想法也会开始慢慢浮现,据我所知很多鱼友都是这样。换鱼加鱼的路上,很难一直保持同一种观赏鱼,虽然我喜欢观赏鱼。然而,这并没有错,但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:

都说养鱼穷三年,其实大部分也就是因为喜新厌旧造成的。人都会对新的事物产生好奇感,对于观赏鱼也不例外。而对于大部分鱼友来说,喜欢养鱼并不是喜欢某个品种,其喜欢的只是观赏鱼罢了。这也就造成了经常换鱼以及加鱼了。如果是家底厚实说不得还得多加几个鱼缸

就我而言,基本上是回去几个月,找一条以前没养过的观赏鱼,或者稀有的观赏鱼来养。虽然我潜意识里认为我只是想把以前没养过的观赏鱼都养起来,但归根结底,无非是前一种观赏鱼的“烦恼”。所以我自己把这种喜新厌旧定义为对一些没养过的观赏鱼的挑战,也是说服自己不断购买新观赏鱼的一个理由。

我个人建议你在已经摆好一缸鱼的情况下,如果要换鱼或者加鱼,还是要慎重考虑。首先说一下鱼缸加鱼,如果要给鱼缸加新鱼的话。那么重要的是要知道新加入的鱼是否能和原来的观赏鱼很好的共存,过滤系统是否能承受向鱼缸中加入新的鱼。

盲目养鱼是最不理智的。如果你看中了一条漂亮的观赏鱼,带回家会和原来的观赏鱼格格不入。那么这种情况总比不加好。

而往缸里添加新的观赏鱼,风险是一定的。对于许多退伍军人来说,在已经养好的水族箱里增加新的鱼是一件忌讳的事情。原因是因为刚到的观赏鱼,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有致病菌等因素。所以喜欢给观赏鱼加新鱼的鱼友,家里一定要有绝育药物。毕竟在观赏鱼的各种疾病中,交叉感染基本上是最麻烦的。

养鱼人在各种观赏鱼群里见过经常整缸换鱼的鱼友。反正过几个月,他们会换一批观赏鱼,根据内心的感受重新养。面对如何处理原来的观赏鱼,他们中的很多人竟然选择了“放生”。所以在这里,我很想和广大鱼友们再聊一聊。我不想养观赏鱼。我真的不想放了他们!且不说对环境的破坏,大部分观赏鱼放出来基本都活不成了。所以还是交给当地的水族店比较好。

相关问答:养鱼穷三年为什么

养鱼穷三年是说养鱼花销很大,不仅基础设施贵,想要养好鱼还需要控制水质,光是电费花销都大。高端玩家追求更贵更好看的鱼,如果环境出现波动,很可能导致鱼的死亡。养鱼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,想要养好鱼花的钱就更多。

养鱼穷三年的原因

养鱼穷三年,是说养鱼的花销非常大,不仅是鱼缸、过滤、增氧泵等基础设施贵,要想养好鱼还需要时刻控制水质的变化,光是电费的花销都很大。

高端玩家追求更贵更好看的鱼,不断的挑战养鱼技术,在尝试期间,如果环境出现波动,或者是水质温度变化,都有可能导致鱼的死亡。

养鱼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,想要养好付出的财力就会更大,鱼每天吃的食物,也需要仔细的进行处理,特别是大型鱼吃的也非常多。

相关问答:“钓鱼穷三年,玩鸟毁一生”是什么意思?

“钓鱼穷三年,玩鸟毁一生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旦喜欢上钓鱼这件事情,得受穷好几年;要是爱上了玩鸟,那一辈子就完了。

这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教育后代的古经,意在告诫他们要把精力放在从事农业生产上,才能养得了家糊得了口;千万不敢贪于玩耍,不务正业,以致玩物丧志,折腾干的是家业,贻误了的是人生。

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两句,整套的比这要长得多:

钓鱼三年穷,玩鸟毁一生。打牌是个坑,谁玩谁受蒙。万一恋上鹰,两眼含泪望高空。一朝学会狗撵兔,从此踏上不归路。

一、钓鱼养鸟,熬体力,花财力,费心力

在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认识中,侍弄土地,深耕细作,从土里刨食,是正经事儿;做各种匠人,那是耍手艺凭本事吃饭;钓鱼,养鸟,打山鸡,放鸽子,这些是玩,这些事在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们那里没什么,在一般人那就是不务正业。

不要以为玩就是随便怎么都可以。所有玩的活儿,都是既耗时间又耗钱财的。

那天早上,有书君在河边遇上一位钓鱼的,见他的装备还算齐全,就上前与他攀谈。他说,钓鱼的装备单件说来都不贵,钓竿也就百八十块一根,钓鱼线几块钱一匝,鱼食几块一包,漂三五块一支,电池两块一节,竿架也是三五十块一个。

可在不同的水质处钓鱼,最好用不同的鱼竿;鱼的重量不同,也要用不同的钓竿,所以准备齐不同的鱼杆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;鱼钩、鱼食和漂是消耗性的,经常得买,积少成多自然也费钱不少。

除这些外,还得准备马扎、遮阳伞,甚至是帐篷,还有晚上防寒的衣服,驱蚊防虫的熏香等等。他玩儿钓鱼这半年时间不到,几千块就进去了。

和经济投入相比,体力和心力的耗费更大。他说,从昨天晚上八点多开始到现在(早上八点左右),他在河边守了一夜,只钓到了两条鱼,不过还算有点收获,空手而归时也不少。现在是眼发酸,头发闷,心发黑,今天上午必须补觉。

他说,要算经济账,光花销了的钱财,都可以买到几十倍的鱼了,可以说是搭钱误了工夫。

要是养鸟,那就更讲究了。养鸟至少得有只鸟笼子吧。这鸟笼可有三六九等。便宜的那就是用木头和铁丝扎起来的;贵的就不好说了,全部由老竹子通过榫卯结构而成,里面有红木的栖木,笼顶上有用纯银片打造成的画,外面还必须有纯手工缝制的笼衣,价钱嘛,自然是不菲的。

玩鸟不是提着鸟笼出去遛遛,回来家里喂喂那么简单。玩鸟的乐点在听鸟鸣叫,但最高端的鸣叫却是让鸟学其它动物的叫声,比如让画眉学猫叫、喜鹊叫。最全的鸣叫有十三套。以前这都是由人一种一种教会的,你想这得费多少心力哪!

老舍《茶馆》里的清朝遗老松二爷已经沦落到食不果腹了,但仍然说“我饿着不能让鸟饿着”。在玩鸟之人的心中,鸟比人重要多了。

所以无论是玩儿鸟还是玩儿鱼,都需要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钱财,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不仅烧钱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

二、玩物是会丧志、坏事的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在钓鱼养鸟这类玩耍的事情上操心多了,在其它事情上就只能少了。而成就只能出自用心良苦之处。

每个来到尘世的人都承担一定的家族和社会责任。普通人有养家糊口、传宗接代的任务,为官者身兼强国富民的使命。在其位,就该尽心竭力的谋其政。当你耽于玩物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使命时,就是不务正业。

一个成天起来只顾钓鱼玩鸟的人,恐怕不会为家族发展、国家强盛而劳心。

一个没日没夜扎在网吧玩游戏的孩子,估计也没有把孝敬父母、振兴家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
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到大海里才不会干涸,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民族联结在一起才会永生。

三、历史上不乏玩物丧志之人

历史上因沉迷玩物,最后误事失国的不乏其人。

春秋时卫国的第十四位君主卫懿公,十分迷恋养鹤,每天和鹤呆在一起,荒于朝政,不问民情。他竟然让鹤乘坐非常奢华的车子,其地位远超国内大臣。

后来北狄犯国,卫懿公命令军队反击。军士们说:“既然他那么厚待鹤,就让鹤去抵抗吧!”最后只能亲自带兵出战,结果战败而亡。有人写诗喻诫后世:

曾闻古训戒禽荒,一鹤谁知便丧邦。

荥泽当时遍磷火,可能骑鹤返仙乡?

非独卫懿公一人糊涂,也不止中国才有此类教训。

唐玄宗宠爱杨玉环,“从此君王不早朝”,导致安史之乱爆发,唐朝国势急转直下。

宋徽宗沉迷绘画、蹴鞠,以致“靖康之难”发生,身陷异邦,国家破败。

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迷恋制锁,被称为“锁匠国王”,他的妻子安东尼王后痴迷金钱,人称“亏空夫人”,最后王后被杀,国王被流放到孤岛。

这些人都是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,却把心力、财力、精力花在了别处,最后,那份工作也选择了抛弃他们。

历史的警钟依然在耳畔回响,先辈的告诫又岂敢只当耳旁风?

四、有道是:罪在人,不在事

无论做什么事,都不能超越一定的限度。否则,难免坏事。

分寸的拿捏在于人,钓鱼和玩鸟当把握一个度。

钓鱼和玩鸟都是有悠久历史的活动。有的人因之受穷,甚至贻误一生;而许多的名人雅士却非但没有坏事,反而青史留名。

君不见,姜子牙在渭水畔用直钩垂钓,钓的是周文王;周穆王在征伐途中垂钓于黄河,钓的是消遣;庄子不做楚相而钓鱼河边,钓的是自由;柳宗元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钓的是清高;张志和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”钓的是情趣;苏东坡“渔樵于江渚之上”钓的是一种生活……

真正的钓者,是把它当作一种消遣放松、感受生活的途径。工作之余,来到水边,骋目于湖光山色之间,神会于古今名士之中,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嘈杂,名利的纷扰,过一时神仙的日子。

玩鸟也是如此。若是在退休之后,或于子女不在身边之时,养两只小鸟,每日里听它们百啭千声,自然能忘却无数烦忧,排遣诸多寂寞。

生活中有许多哲理。一味贪玩,不务正业,会虚度年华,一事无成;“五加二白加黑”式的工作狂,也不尽可取。劳逸结合,张弛有度,才是有质量有效率的人生。

有书君语: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?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,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~关注有书君,私信回复句子,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!

相关推荐